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简介 |
2025-08-25 |
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是2010年10月经省政府批复设立的省级开发区,核准批复面积8平方公里,实际管辖面积256.58平方公里,距离黄海最近处仅3.5km,周边50km内有日照港、岚桥港、岚山港、赣榆港4个港口,兖石、坪岚、瓦日3条铁路和鲁南高铁穿境而过,岚罗高速、G518线、S341线横贯东西,境内建有厉家寨高铁站、兖石铁路坪上站和2个高速出入口。 战略地位突出。2018年10月,山东省政府出台《山东省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5年)》,确定在临沂临港区域规划建设高端不锈钢和先进特钢产业集群。2020年,临沂临港高端不锈钢与先进特钢产业基地被省政府列为全省重大建设项目。临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将临港区作为三个市域副中心之一、“东钢”产业核心区重点发展。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3000亿级钢铁新城强势崛起”,临港区在省、市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发展动能强劲。以“争创国家级开发区”为总目标,强力推进“蓝色临港、绿色钢城”建设。2019至2021年,连续三年进入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前20%;2022年,荣获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先进开发区一等奖;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7项主要指标增幅居全市第1;2024年,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园区名单;今年上半年,7项主要指标增幅稳居全市首位,其中,GDP增长6.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6%,临港发展呈现向新向优良好态势。 优势产业集聚。以2条市级标志性产业链、3条重点产业链为牵引,按照“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形成产业生态”思路,努力构建聚链成群新格局,着力打造临港产业“升级版”。精品钢基地规模效应凸显。已建成钢铁产能850万吨,占全市84%,占全省10.63%,已集聚规上企业10家、重点在建项目20个,产业集群壮大成势。2024年基地实现产值486.6亿元、同比增长6.32%,今年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93.7亿元、同比增长19.6%。山钢永锋、钢投特钢、钢投不锈钢等一批钢企成长为产值“百亿级”企业,山钢永锋二期240万吨超薄板材、有色金属70万吨不锈钢热轧、永安昊宇60万吨高端无缝钢管等一批新建项目顺利投产,山能永锋180万吨焦化、永锋高强钢、钢投不锈钢无缝管等项目开工建设,225万吨冷轧涂镀、2200亩“红钢绿能”产业园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精钢基地正向新突破、攀高向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势强劲。已落地山东雷驰、DeepWay智能重卡等项目,今年上半年,DeepWay深向重卡跻身全国销量排行榜第9位,展现出强劲增势。预计2025年全区汽车下线1万台以上,产值突破20亿元。其中,Deepway全年预计下线5000台,完成出口300台,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基地初具规模。智能制造产业稳步推进。已建成悦群机械等项目4个,招引落地港发建材300万台消防钢瓶、正鑫机械等项目5个,产业集聚效应持续显现。钢焦化氢产业协同耦合。钢投新能源焦化、氢能产业基地、和正新能源等项目已投产,山能永锋煤气深加工等项目推进顺利,临港区“钢-焦-化-氢”四位一体循环低碳发展模式初步构建。战新产业蓬勃发展。依托省级化工园区,布局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板块,化工园区已培育规上企业18家,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0亿元,明年产值预计突破100亿元。其中,域潇新材料产业园已落地项目4个,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新增入园项目3个,预计2025年可实现产值20亿元。方舟创园一期已落地10个项目,二期达成合作意向项目8个,一二期全部达产后,预计年可实现产值100亿元、税收3.7亿元。 科技创新发力。按照“高端化、集群化、绿色化、数字化”路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四链融合”,推动科技“翅膀工程”在临港落地生根。创建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企业10家;争创省级“瞪羚企业”“专精特新”等企业49家;培育市级以上科技平台98家、高新技术企业39家;云创智谷孵化器正式揭牌,已储备入驻项目12家;全球首条万吨级纯氢冶金示范生产线正式运行,实现国内“零突破”。 基础配套完善。投资60亿元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铁路通车总里程达60余公里,总运力可达6800万吨;智慧公路港已投入运行;智慧多式联运物流园部分投用;临沂-青岛、临港-罗庄液冷超充快运专线已启用,配备智能重卡超200辆,“新能源+港公铁”多式联运大循环全面打通。总投资60亿元,规划建设93.5万平米的精品钢配套服务区,商务酒店、九年一贯制学校、专家公寓一应俱全。提升改造公路干道,“六纵九横”路网体系更加完善。各功能园区均达到“九通一平”,水、电、气、工业供水、污水处理等配套齐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