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宣传引导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开展防灾减灾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班会课、板报、电子标语,宣传灾害特性、发生原因及危害,增强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加强火灾、地震逃生技能培训,传授心肺复苏术等抢救方法,提高师生避险自救、互救能力。目前,共制作专题板报33个、宣传标语36幅,开设班会课310余节次。
二是完善预案与应急演练相结合。完善地震、火灾和交通事故等应急预案,进一步规范应急处置程序,细化防范措施。扎实开展师生应急疏散演练,科学规划逃生路线,严防踩踏伤亡事故发生。目前,共开展各类应急演练40余场次,参加师生2.4万人次。
三是隐患排查与问题整改相结合。针对教学楼、宿舍、食堂、校车等重点领域,开展学校灾害风险隐患大排查,共排查出风险隐患27个。明确各学校负责人为整改第一责任人,通过隔离危房、加固防护栏、填平校园枯井等方式,目前已整改隐患1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