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网站

简 / 繁体移动版网站无障碍阅读长者模式智能检索微博网站支持IPv6

简体 / 繁体
索引号 lgjkw/2021-0000011 公开目录 意见征集
发布机构 临港区 发布日期 2021-02-0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标  题 关于《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关于《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区直有关部门:

现将《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转发给,请认真研究提出修改意见及建议,并于2月5日前将修改意见通过公务邮报送至临港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中心。

区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中心

2021年2月3日

为积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面推进临港区传统产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传统产业智能化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和《山东省推进工业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方案(2020-2022年)》,积极引导临港区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构建临港区现代产业体系,现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安全自主可控为基础,以国际先进水平为标杆,推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玻璃、化工、冶金、木材等传统产业,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采取摸底调查、专题培训、诊断服务、实施改造、示范推广等方法步骤,加快推动装备换芯,促进装备数控化;推动生产换线,促进产线数字化;推动机器换人,促进工厂智能化;推动园区上线,促进园区智慧化。力争到2023年底,全区工业企业数字化水平跃上新台阶;重点行业数字化水平达到国内先进,龙头骨干企业数字化水平达到国际先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升级改造覆盖面达到50%,装备数控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智能化、园区智慧化水平逐年提升,初步形成数字化升级改造推进体系,为智能制造建设赋予新动能、贡献新智慧。

二、基本原则

(一)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根据临港区产业定位和传统产业实际,找准升级路径和抓手,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分类施策,有针对性地引导企业转型升级。

(二)开放对接,跨业融合。推动传统产业与高端产业有效对接,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有机结合,研发生产符合产业需求的数字化改造产品,推动产业智慧化工厂、智能化平台、数字化管理的建设。

(三)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政策引导,建立促进企业数字化升级的激励约束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三、重点行业

(一)玻璃行业。推广应用基于机器视觉和物联网的智能技术推动智能排产、智能物流、智能发货;鼓励企业将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融入行业物流服务体系。建设行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原料、生产、销售等全产业链防伪追溯。

(二)化工行业。以安全、清洁、循环利用为核心,推进化工行业智能化生产、节能减排、无人值守与安全生产管理,建设智慧化工园区。

(三)冶金行业。鼓励钢铁企业应用炼钢轧钢一体化智能制造技术。在环境恶劣、安全风险大等岗位,实施工业机器人替代工程。建设铁前、炼铁、炼钢、轧钢等各工序智能制造及在线监测与诊断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围绕智能化建设,构建生产调度、选冶数据采集、选矿流程优化与决策数字平台,促进智慧环保料仓、设备维护、产品质量检测、安全生产监控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

(四)木业建材。引导企业走智能化、绿色化、先进化方向。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通过运用先进生产设备和管理水平,进一步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清洁环保,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生产过程的原材料、能源消耗。

四、主要任务

(一)推动生产换线,促进产线数字化。鼓励各行业企业从生产设备设施数据采集、互联互通等基础环节改造入手,将生产设备设施接入生产执行系统(MES),促进生产信息化系统与设备设施物理空间深度融合,推动企业从简单的装备工段改造,转向整条生产线改造,打造数字化生产线。鼓励企业建设集研发设计、软硬件开发、系统集成、安装施工、网络部署、运维服务、大数据分析于一体的车间信息物理系统(CPS),采集工艺参数和设备运行、质量检测、物料配送、进度管理等生产数据,在推进企业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同时,推动生产工艺优化、组织优化、流程优化、管理优化,促进生产资源要素数据高效有序流动,实现生产工序可视化呈现与产线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将设备设施单机作业模式,改造升级为智慧协同生产模式,打造数字化车间。

(二)推动机器换人,促进工厂智能化。针对企业的冲压、焊接、喷涂、装配、检测、包装、搬运、配送等生产环节,聚焦劳动强度大及重复性、机械性、危险性生产岗位,推动以机器换人为重点的智能工厂建设,实现人机交互、机器助人。鼓励企业在实现装备数控化、产线数字化的基础上,运用信息化控制技术,构建服务于工业机器人生产作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系统,通过端对端集成与横向集成,强化智能计划排产、智能生产协同、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智能生产资源监测与管控、智能产品质量过程控制、智能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打通产供销数据链,促进企业生产过程优化、运营决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打造生产可视化、执行精准化、管理信息化、运营网络化的智能工厂。推广应用以制造能力共享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共享为支撑的协同制造模式,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技术共享、产能共享、服务共享”的共享工厂。

(三)推动园区上线,促进园区智慧化。推动产业园区内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建设以设施数字化、管理可视化、产业智能化、服务智慧化为重点的智慧园区。设施数字化方面,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可视化方面,整合园区安全、消防、环保、通讯网络、应急救援、管网管理、能源监控、停车管理、自动化办公等资源,建立可视化公共管理平台。产业智能化方面,建立集中采购、产能共享、智能仓储物流、设备远程检验检测、集中销售、线上交易等生产性服务信息平台,培育“平台+生态+运营”产业生态。服务智慧化方面,整合园区服务资源建立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智能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向园区企业提供智能服务,培育“研发共享、产能共享、服务共享”为重点的共享型智慧园区。

(四)加快新型基础设施能力建设。依托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推动制造体系的重构,形成以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为特征的制造业新体系。依托华云数据等产业领域龙头企业能力,深入推动企业上云,进一步提升工业互联网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能力。建成一批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有效提供行业解决方案,赋能智能制造建设。

(五)推进自主可控工业支撑软件发展。以工业大数据为核心、融合应用为方向、云计算和互联网为支撑,加大各类工业软件培育和使用,特别是国产工业软件在数字化建设中的应用。鼓励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业企业、科研院所、信创攻关基地等力量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提升数字化建设核心软件系统的自主可控。

五、方法步骤

(一)摸清底数。组织开展企业智能化改造需求调查,摸清企业信息化技术、工艺现状以及智能化技术改造需求。

(二)专题培训。结合细分行业特点,总结梳理智能化技改成效显著的先进模式,依托专业化服务商,通过进企业推介、对标观摩等方式,分类开展专题培训,调动企业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的内生动力。

(三)诊断服务。针对企业需求,组织行业专家和专业化服务商开展诊断咨询,结合企业实际和目标定位,研究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企业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提供参考。

(四)实施改造。支持企业与专业化服务商对接达成合作协议,共同研发设计改造方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模式实施改造升级。

(五)示范推广。坚持结果导向,对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成效进行综合评价,不定期推出一批数字化建设的示范企业和优秀服务商,通过媒体进行宣传推介。

六、政策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建立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协调推进机制,推动问题协商解决、政策督促落实、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制定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评价标准规范,总结推广数字化建设先进模式,引导企业向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梯次推进。

(二)财政扶持。企业与第三方服务商签订数字化转型升级合同,提交区相关部门审核通过的,按照“一事一议”程序一次性给予合同总额10%的引导资金;项目完工,并通过验收、评审后,再按照实际评估总额的20%进行差额补助(包含前期已经兑现的合同总额10%的引导资金),单个企业每年补助额不超过300万元;三年内单个企业累计申请数字化转型升级改造补助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对数字化建设关键技术、系统研发、公共平台建设、智能化改造、示范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项目提供信贷支持。

(三)激励机制。对首次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试点企业奖励30万元(除省、市奖励以外,区额外奖补);推动工业设备上云,按照设备上云硬件改造投资额的50%,给予单台工业设备不超过2000元,单个企业最多10万元奖补,对市级设备上云标杆企业给予最多20万元奖补(除市奖励以外,区额外奖补);对列入国家、省工业互联网平台示范试点、5G产业示范试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示范试点名单的企业,国家级给予50万元、省级30万元奖补(除国家、省市奖励以外,区额外奖补)

(四)专业服务。组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专家指导团队和行业公益服务组织,开展政策宣讲、入企诊断、技术指导、要素保障等公益服务活动。在细分行业推广龙头骨干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升级中形成的成熟可靠、自主可控、可复制推广的新模式,促进龙头企业由生产制造向服务智造转型发展。招引和培育高水平专业化服务商,支持专业化服务商协同组建数字化转型升级服务商联盟,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五)人才建设。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专题培训计划,造就信息化素质高、具有世界眼光的企业家群体。鼓励企业围绕数字化转型升级,依托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吸引高层次智能化专家团队和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专业保障和人才支撑。

(六)要素保障。发挥“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作用,通过常态化开展数字化改造供需对接、数字化转型升级展洽交流、入企开展免费诊断咨询服务等活动,协调解决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实施所需的要素资源保障问题。鼓励企业实施“零增地”改造,在存量工业用地上利用空地新建、拆除现有建筑重建或厂房加层扩建项目,在符合法律法规、城乡规划、安全生产、消防和环保等要求的前提下,其增建面积部分不再增收土地出让金和土地价款差额,并享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减免政策。

  


 
【下载Word】 【下载PDF】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