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网站

简 / 繁体移动版网站无障碍阅读长者模式智能检索微博网站支持IPv6

简体 / 繁体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媒体聚焦>>正文

【大众日报】刊发|绿色人才需求大幅增加

来源: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网站  发布时间:2024-09-02 

7月3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19个新职业,“绿色”是此次新发布职业的一大特点。随着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氢基直接还原炼铁工、电能质量管理员三个新职业“入编”,绿色职业迎来扩容。绿色职业从何而来?绿色人才如何培养?近日,记者在临沂、东营等地进行了采访。

“双碳”引领绿色变革

《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加快传统支柱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聚焦冶金、化工、轻工、建材、纺织服装、机械装备等六大优势产业,推动生产工艺革命、产品精深加工和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钢研集团氢冶金中心总设计师周和敏介绍,钢铁冶炼作为碳排放大户,能占到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6.5%至18%,“双碳”战略背景下,如何走出“绿色冶金”道路,是整个行业亟须解决的问题,氢冶金取代碳冶金就是一条技术新路线。

采用氢气作为还原剂和过程燃料,是氢冶金与传统碳冶金最本质的不同。“氢气是绿色可再生能源,用氢气作为炼铁的还原剂,可节约大量焦煤资源,近零碳排放且比碳冶金的还原效率更高。”周和敏介绍。

同样实现节能降碳的还有储能电站。作为城市大型“充电宝”,位于东营的国家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全国单体容量最大的电化学独立储能电站一次充电可储存约100万千瓦时电量,最大可满足约15万户居民一天的用电需求。在电网调配下,能够实现快速调峰、调频,大幅增加用电高峰时的供电能力,年消纳新能源电量约5.12亿千瓦时,保障新能源利用率在98%以上。全部投产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6.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2.64万吨。

绿色产业发展催生“绿领”

绿色产业以“环保、低碳、循环”等为特征,注重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绿色新能源生产及生态环境监测、保护、治理等,人们形象地将其从业者称为“绿领”。

8月2日,位于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的中国钢研集团全球首条纯氢多稳态竖炉示范生产线现场,巨大的氢基竖炉巍然耸立,竖炉周围簇拥着各种处理装置,高低错落的通廊、密集架设的管道将各个装置连接,整套设备运行平稳。

填料、测温、巡查、检修……魏本福和卢兴用是这条竖炉示范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人,他们正是刚被标注为“绿色职业”的氢基直接还原炼铁工。魏本福介绍,与传统碳冶金相比,氢冶金取消了焦化、烧结等高污染的工序环节,但需要查看的仪器仪表更多了。“最大的不同在于更加重视安全性。比如需要用氧分析仪对竖炉系统的置换吹扫口进行检测,以防竖炉中存在氧气,从而与氢气混合发生燃爆。” 魏本福说。

今年6月底,山东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成为东部沿海地区首个新能源装机过亿的省份,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东营市利津县刁口乡,36岁的左廷是电化学独立储能电站项目的一名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在此之前,他曾承担光伏电站运营管理工作。

“这一行业专业性很强,对电学类的知识要求比较高,要通过观察安装过程,慢慢学习掌握工作原理。”左廷介绍,他每天的工作是监督储能场站区域配套工程施工和现场储能设备调试消缺工作,并进行日常巡检,保证电站的正常安全运行。目前,电站调试已接近尾声,基本达到满功率充放电工作要求,并多次参与执行夏季电网保稳运行集中调用计划。

构建完善绿色职业体系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需要的“双碳”人才数量在55万至100万,一批批绿色职业将与“双碳”战略同频共振。但由于绿色职业起步较晚,绿色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标准、行业规范、培训认证、人才评价等方面还有待完善。

“氢气易燃易爆,尤其是用氢气作为反应的还原剂,对安全的要求更高。”周和敏介绍,目前,全球冶金行业还没有构建起氢冶金的安全体系,尤其是纯氢冶金的工艺操作、电气维护等需要边干边摸索、边培训工人。从岗位招聘上看,岗位主要需要冶金、机械、电气类专业人才。

“因为这是一个新兴产业,一开始并没有专门针对电化学储能电站的运维管理人员。”位于东营的电化学独立储能电站项目运维部主任赵东阁表示,该项目运维团队主要以电气专业的技术人员为主,包括从电池厂家等生产岗位抽调来的技术人员、做集装箱式储能系统的技术人员,大家共同参与现场调试与培训指导工作。赵东阁介绍,此前运行过火电或者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场站的电气专业人员均能胜任这份工作,下一步将对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作系统化的培训。

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规划所所长刘德军表示,“山东正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对新能源、环保、生态保护等领域绿色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因此,构建与绿色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绿色人才体系刻不容缓。”刘德军建议,应加强标准制定与专业培训,尽快形成较为完善的绿色职业从业者教育、培养和实践体系,为绿色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成长机会。

上一条:【人民网】刊发|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铸魂提能强担当 淬火成钢锻铁军 下一条:【人民网】刊发|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三个聚焦”奏响优化营商环境“三部曲”

关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