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强化财源建设赋能。构建惠企助企政策体系,建立财政金融保障清单,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发挥融资担保公司作用,为企业轻装上阵、快速发展赋能助力,近年来累计办理留抵退税36亿元,为新落地重点企业(项目)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深入研究分析经济形势动态和收入变化,加大对重点税源的监控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确保应收尽收,1-3月份,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727万元,同比增长17.8%,增幅位列全市第一名。
二是深化财政管理创新。建立“三本预算+专项债”统筹管理架构,整合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等8类专项资金3.4亿元,形成“要素跟着项目走”精准投放机制;建立“财政引导+国企+基金+社会资本”联动机制,设立5支产业投资基金,撬动社会资本44亿元投向高端不锈钢与先进特钢制造产业集群;建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机制,将322项财政支出纳入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加强财政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固定学习日”等制度机制,打造“财政干部大讲堂”、“清廉财政”微宣讲等6项活动载体,推动党建工作和财政业务深度融合;加强党员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常态化开展业务讲评、练兵比武,营造浓厚的学习提升、比学赶超氛围;深化清廉财政建设,全面加强财政内控制度建设,以“硬核”作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各类活动9次,检视整改问题62条。